鑽石(Diamond)紅寶石(Ruby)藍寶石(Sapphire)介紹
鑽石(Diamond)
別名:金剛石。
分級方式:淨度。
FL -「Flawless」: 完美無瑕。在十倍放大鏡下內外俱無內含物。「博物館級」
IF -「Internally Flawless」: 內部無瑕。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表面有輕微花痕。
VVS1, VVS2 -「Very Very Slight」: 非常非常小。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很難看見的內含物。VVS1淨度高於VVS2。
VS1 and VS2 -「Very Slight」: 非常小。在十倍放大鏡下可看見內含物,但肉眼難以辨認。VS1淨度高於VS2。
SI1 and SI2 -「Slight Inclusions」: 小型內含物,肉眼可能看見。
I1, I2 and I3 -「Imperfect」: 清楚的內含物,可以被肉眼看見。
色澤:白鑽有無色~淺黃。
無色 :D, E, F
接近無色:G, H, I, J
微黃 :K, L, M
輕淺黃 :N, O, P, Q, R
淺黃 :S, T, U, V, W, X, Y, Z 另有粉紅、藍色、綠色及黑色,價格較高。
常見的切割形式: 圓形 祖母綠型 橢圓形 梨形 公主方型 枕形 心形 八心八箭 - 邱比特切工 牡丹花88瓣切割法
有名鑽石:其實非常多,僅列出部份。
Dresden Grun(綠色德勒斯登): 41克拉。最大最美的綠鑽。收藏在德國某博物館。
Florentine(佛羅倫薩): 137.27克拉。淺黃帶淺綠。下落不明。
Hope Diamond(希望鑽石): 45.52克拉。最大的藍鑽。目前在美國華府某博物館。以厄運著稱,前身是 法蘭西之藍,不是印度女神像的眼睛。
Golden Jubilee(金色陞下): 545.67克拉。黃褐色。目前在泰國皇室。
Koh-i-Noor(光之山): 105克拉。白鑽。自印度掠奪而來,目前在英國女王的王冠上。印度有句諺 語曾如此警告: 「擁有這顆鑽石的男人將擁有全世界,但也會厄運上身,只有上帝或女人戴 上它才能平安無事。」
Black Orlov(黑色奧洛夫): 夜光之鑽。傳說來自印度某地聖殿,當地稱為:「梵天之眼」(Eyes of Braham)
Cullinan I - Great Star of Africa(非洲之星1號): 530.20克拉。鑲於英王權杖。
Cullinan II - Lesser Star of Africa(非洲之星2號): 317.40克拉。鑲於英王權杖。
Sancy(桑西): 55克拉。白鑽。法國羅浮宮。
Star of the South(南方之星): 128.80克拉。現於孟買私人收藏。
Strawn-Wagner(斯特勞-瓦格納): 1.09克拉。IF級,世界最完美鑽石。現於美國。
Tiffany(蒂梵尼): 128.51克拉。黃鑽。現於美國紐約。
Wittelsbach(維特斯巴士): 35.56克拉 。藍鑽。
其它名鑽可參照: 信鑽: http://www.diamond-infos.com/zuanshi_jiagong/zhumin_zuanshi_114.html
香港鑽石入門網站: http://www.wowdiamond.com/nurulain.html
引用文章來源: https://www.ptt.cc/man/mud_sanc/D81/DB8D/M.1406396072.A.777.html